About 西藏解脫遊戲
西藏解脫遊戲是源於13世紀西藏的一個桌遊。
這類型的桌遊被稱為“提升心靈層次決心”的遊戲,它使用一種簡單的競賽遊戲的形式來模擬物理世界和形而上學精神的桌遊,如印度教和佛教宇宙學中所理解的,以啟示或提升精神階層來接近涅槃。 遊戲板本身的架構也算是一種壇城(曼陀羅)。
公元13世紀初 西藏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ཆོས་རྗེ་ས་སྐྱ་པཎྜི་ཏ་ཀུན་དགའ་རྒྱལ་མཚན།(1182–1251),為教育他生病且文盲的母親有關佛法的基本概念,所以轉化古印度的宗教遊戲Moksha Patam (Snakes and Ladders),設計出西藏脫遊戲桌遊。Moksha Patam是古印度宗教遊戲,在看似簡單的版面,涵蓋許多印度教重要的因果善惡的概念。
(班智達由梵文、印地語पण्डित paṇḍita而來,或音譯為「班諦達」,在佛學用語意為學識淵博的大學者。在藏傳佛教中常被當成是一種尊稱使用,在漢傳佛教中三藏法師一詞在語言學上可能與班智達一詞同源,但文化用法上小有不同。)
在原始13世紀的解脫遊戲中,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將佛教各修行過程,轉為解脫過程中的104個層面;因為其設計精密合理又能切實反應玩家當下心境的啟發實用性。西藏解脫遊戲從此在藏傳佛教流傳。雖然經過文革的摧毀,但至今在西藏、尼泊爾等喜馬拉雅領域,任然廣受信徒懷念。
1995年,南開諾布仁波切再次轉化原有104層面的西藏解脫遊戲;在1998年,仁波切發展出現在108層面的『解脫遊戲』桌遊版。
而西藏解脫遊戲App是受到『解脫遊戲』桌遊版的啟發,製作過程中所發現的疑問皆經由南開仁波切指導而製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