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探原 for Android
繁體字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E6%99%BA%E6%85%A7%E5%AF%B6%E5%BA%AB_%E4%B8%80%E8%B2%AB%E6%8E%A2%E5%8E%9F_%E5%8C%97%E6%B5%B7%E8%80%81%E4%BA%BA_%E7%8E%8B%E8%A6%BA%E4%B8%80%E7%A5%96%E5%B8%AB?id=SXGABAAAQBAJ
簡體字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E6%99%BA%E6%85%A7%E5%AF%B6%E5%BA%AB_%E4%B8%80%E8%B4%AF%E6%8E%A2%E5%8E%9F_%E5%8C%97%E6%B5%B7%E8%80%81%E4%BA%BA_%E7%8E%8B%E8%A7%89%E4%B8%80%E7%A5%96%E5%B8%88?id=9IWABAAAQBAJ
摘錄部份資訊,更多的資訊與版本(如簡體),歡迎至「智慧寶庫」www. peace2.info 網站下載~~
一貫探原
原著者:北海老人
氣天、象天、雖分九重:而造曆之法,實本於三。
蓋宗動天為乾,而恆星天為乾之中,土星天為乾之下,此三重合而為天行健。
蓋宗動天之行度不可見,而以恆星天,每日繞地一周所過者為度。歷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繞地一周,復還於初起之度,為一歲之周。
向下木星天為離之初,火星天為離之中,日輪天為離之成。木火一家,合而成離,中含一陰,故次健於天。一日不及恆星天一度,歷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不及恆星天一周,而復起於初起之度,謂之一歲。此氣盈之所自出也。
向下金星天,為坎之始,水星天為坎之中,月輪天為坎之成。坎卦一陽陷於二陰之中,故行遲。每日不及恆星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不及日輪天十二度,十九分度之七。歷二十七日半,而與恆星天,復會於初起之度。二十九日半與日輪天復會於初起之度,謂之一月。此朔虛之所自出也。
合一「氣盈」與「朔虛」,而閨餘生焉。故乾為純陽,動中動,而行健。離為動中靜,而次健。
坎為靜中動,而行遲。
坤為靜中靜,而以不動為正矣。
宗動天雖一氣渾圓,上貫星斗,下貫大地,中貫人物:屈伸往來,默運四時,終始萬類。
然上者輕清而行速,下者重濁而行遲:雖虛空寥廓,渺無際涯:氣之所至,以數推之,不差累黍:此七政之所以分,八卦之所以判,閨餘之所由起也。
黃帝之時,神龜出洛;風后則之,以演奇儀:大禹則之,而演洪範;文王則之,而翻卦象。
或得其數,或得其象,踵事增華,而後天之大用彰矣!
天現洛書,即現宗動天之大用也。
易曰:「參伍以變,錯綜其數」即言洛書之數也。
嗟!自孔子逝,而微言絕,其文雖存,而解者鮮矣!
愚生也晚,不得親見風后、大禹、文王、孔子,而師事之,幸餘編之尚存,反復玩味,久而不舍,似有神明啟迪於無言之表者:謹將參伍以變,錯綜其數:入用之處,筆之於圖,公諸同好,借以就正於有道者。【三五圖省略】
神龜出洛,謂之洛書。其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數居中,以應八方:縱橫皆十五數。縱橫之數,始於八者,八節之謂也。推而至於二十四者,二十四氣之謂也。
每氣十五日,五日六十時:三五一氣,一百八十時,三元一周,而復氣始交,此正參伍以變也。
三五,不曰「三五」?而曰:「參伍」者;宗動天,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升降一周。
自一至九,陽氣上升,此太極之陽儀也,而春夏之元亨寓焉.。
自九至一,陰氣下降,此太極之陰儀也,而秋冬之利貞寓焉。
天統四德,即統四象也。四象非他,即春夏秋冬之謂也。春有立春、春分,秋有立秋、秋分;夏有立夏、夏至,冬有立冬、冬至,而八節分矣。此四象之所以生八卦也。
自八節而推至於二十四氣,而參伍以變之實知者,已瞭然於心目矣。
「三五」而曰「參伍」者,氣非形質之比,雖有節次,實無間斷,分而未嘗不合。參者、混合無間之謂也。錯者、陽順陰逆,各行其道,流行不息。對待而觀,總不離縱橫十五之數。
錯者分也,綜者合也。太極之氣,浮沉升降,默運四時;高者輕清而行速,下者重濁而行遲,此象天七政之所以錯綜也。九宮迭運,陽順陰逆,此氣天九宮之所以錯綜也。
七政天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之變:三五而盈,而生震、兌、乾,此西南得朋之象:三五而虧,而巽、艮、坤,此東北喪朋之象也。而畫卦之本有自來矣。
太極氣天,九宮迭運,年月日時,各有攸司,而序疇之法有其源矣。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自八推至二十四,自二十四推至七十二,七十二推至四干三百二十,縱橫十五,自然而然,絲毫不紊,此太極氣天之至妙者也!
達而至用,上推往古,下推來今,廢興存亡,吉凶悔咎,捷若影響,此又九宮之神乎其神者也!故,
風后得之而演奇,大禹得之而序疇,文王得之而演易,孔子得之而繫辭,古之聖帝明王,分田制祿,則以之為井田法;建邦設都,則以之為明堂位。司馬招討,行則為陣,住則為營;戰則以之為奇正變化,孤虛生死,向背趨避之用。
此數乃後天之用,神化之易也。其縱橫錯綜,極之於四干三百二十,及七十二侯,每侯 六甲 ,六十時之積也。
今此一盤,乃七百二十,縱橫十五之數,乃每候自甲子至癸酉,十時之積也。其下尚有五盤,因萍蹤百忙,未暇全及:好此者,即此而推,其後五盤,觸類引伸,自見其全。
此書原為探一貫之源頭而作,象數之學,非吾人之急務,亦非吾人之正務,此處微露端倪,足見古聖之學,體用兼該耳。
一貫者何?
宗動天一氣流行,默運四時,上貫星斗,下貫大地,中貫人物;氣旺則壯,氣衰則老,氣絕則死。有形之天地尚然,況人與物乎?
此氣升降浮沉於太虛之中,雖視不見,聽不聞,而實體物不遺;體物不遺,則無物不貫也。
蓋宗動之氣,化機流行,徹上徹下,天淵兩在;積厚有色,謂之「碧落」;未厚無形,謂之「虛空」;「虛空」、「碧落」,無在非氣,即無在非天也。
如春氣至則向溫,夏氣至則向熱;秋之涼,冬之寒其義一也。
如春氣至,不曰春氣,而曰春天者;天即氣,氣即天也。此氣雖萬有不齊,實無時不運虛空,亦無時不在人物。關中、張子曰:「知太虛即氣,則無無」此賢人之造詣也。只知虛空即氣,虛空非空;而不知主宰虛空之氣者,猶有「理」在也。
理者不動天也,氣者宗動天也;理靜為經,氣動為緯;
經者、靜而不動,常而不變,故曰五常;緯者、流行不息,變而有常,故曰五行。
此兩者,同塞宇宙,同貫萬物;同在無臭無聲之表,盡入不睹不聞之中;而有可道、可名,不可道、不可名之分:
可道、可名者,宗動之氣,流行不息,有跡可尋也。
不可道、不可名者,不動之理,靜而能應,神妙莫測也。
不動之理,即河圖之所從出,此不易之易,理學也。
宗動之氣,即洛書之所從出,此變易之易,數學也。
七政天之日月,交易之易也。乃卦象之所從出,象學也。
理學、數學、象學,即上中下,三乘之分。